• 农业x12
  • 排行
    既要百姓富 又要生态美
      梵净山上,层峦叠嶂,云海翻涌,四方游客争相打卡;赤水河畔,水清岸秀,瓜果飘香,沿河群众以“绿”生财;苗岭深处,山林如海,点绿成金,林下经济创新拓展……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即将举办,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外国政要、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跨国企业负责人等将齐聚一堂,探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共建和谐共生的美丽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贵州考察,希望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时间:2023年07月02日 作者:轩云爱车 阅读:50568

  • 评测
    “经过三十年植绿,现在空气也能卖钱”
      6月,乌蒙深处的海雀村,万亩林海绵延上百个山头。大雾中,青山间,一座座黔北民居若隐若现,村民笑迎外来的客人。   上世纪80年代,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全村森林覆盖率不足5%,粮食广种薄收,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3元。当地有句顺口溜:“海拔两千三,人均三十三;山上光秃秃,家里无吃穿。”   为改善生态环境,30多年前,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带着海雀村民在万亩荒山秃岭上植树造林,探索提出了“山上有林就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有粮”的生态发展模式。   在文朝荣的带动下,村民们拿起锄头,背上背篓,上山种树。全村人早上出门天不…

    时间:2023年06月26日 作者:轩云爱车 阅读:69537

  • 评测
    持续增绿 筑牢屏障(科技视点・跟随科研人员去治沙①)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科学治沙,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党中央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广大科研人员在科学治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并总结了丰富的经验。科学治沙怎么治?科研人员如何倾力科学治沙?科技版即日起推出“跟随科研人员去治沙”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

    时间:2023年05月21日 作者:轩云爱车 阅读:45937

  • 评测
    农业农村部部署“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和机械化生产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记者郁琼源、于文静)全国大范围小麦跨区机收即将由南向北梯次展开。农业农村部18日对高质量推进“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和机械化生产进行部署,要求全力确保夏粮丰收到手,坚决打牢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夺取夏粮丰收到手,对于稳预期、提信心、促发展至关重要。农业农村部18日召开全国“三夏”小麦跨区机收暨机械化生产工作部署会。会议指出,“三夏”生产农时紧、农事重,夏收夏种环环相扣,尤其是今年实施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机收减损、机播提质都是关键环节。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全力以赴把“三夏”小麦机收和机械化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时间:2023年05月20日 作者:轩云爱车 阅读:44150

  • 评测
    2023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在京开幕
    汽车网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任妍)为促进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流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5月18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办,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协办的2023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开幕。 师宗菜籽油、商南黑木耳、兰考大蒜、麦积花牛苹果汁、策勒枣夹核桃、永顺莓茶、秭归伦晚脐橙、阳原杂粮……对接会现场,记者看到,来自全国832个脱贫县所在省(区、市)供应商带来了各自地方特色农副产品参展。 会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副主任韩立平表示,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促进农副产品流通,是夯实脱贫基础、稳定帮扶成效的重要举措,也是全…

    时间:2023年05月19日 作者:轩云爱车 阅读:62514

  • 排行
    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
    原标题: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    驱车行驶在辽宁丹东凤城市的蜿蜒山路上,你总会与美景不期而遇。5月初,青葱翠绿的山林间,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绽放,宛若粉扑扑的胭脂,一层层地点缀在山峦。极目远望,桃红李白海棠盛开,在阳光下争奇斗艳。    近年来,凤城市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足功夫,持之以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宏伟蓝图,始于生态振兴。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凤城乡村的发展变化。不搞粗犷式发展,不做“先污染后治理”,凤城市立足“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自然条件,科学划定生态、生产和发展空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时间:2023年05月17日 作者:轩云爱车 阅读:47970

  • 评测
    在广阔田野绘就乡村振兴绿色画卷
    原标题:在广阔田野绘就乡村振兴绿色画卷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5月的辽东大地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走进辽宁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民居鳞次栉比,村内步道干净宽敞、道边处处绿树成荫。不远处,农民操作着农机在田野里来回穿梭,在绿水青山中撒播希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是绿水青山资源的集聚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生态旅游、发展特色农业……在全省统一部署下,凤城市一步一个脚印,增绿色、谋发展,一座座荒山重披新绿,一个个乡村焕…

    时间:2023年05月16日 作者:轩云爱车 阅读:68709

  • 资讯
    零距离服务“三农”的创新实践(记者手记)
      科技小院硕果累累, 成功的秘诀何在?扎根一线、贴近生产、服务群众。一个院落、几间农房,小院虽小,却在实践中成为创新的大平台,做出了“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大文章。   科技小院的师生们住在村里、“自找苦吃”、接足“地气”,农民们遇到的问题,书本上有的就去书本上找答案,书本上没有的就转化成课题来解决。实践证明,做好一个科技小院,能改变一个产业,服务一大片农村,造福一大群农民。它不仅走出了一条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新路,也为科技人才培育带来了更多的借鉴与思考。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和人才。新时代新征程,农村是…

    时间:2023年05月01日 作者:轩云爱车 阅读:59747

  • 用车常识
    2022年十大优异农业种质资源
      本报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李晓晴)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各省推荐基础上遴选发布2022年十大农作物、畜禽、水产优异种质资源,旨在提升全民资源保护意识,引导科研单位、种业企业深入发掘资源潜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去年各地扎实推进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工作,农作物种质资源野外普查收集全部完成,实现了对全国2323个农业县(市、区、旗)的全覆盖,新收集种质资源12.4万份。   此次遴选发布的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均为2022年在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新发现的珍稀特色、具有创新开发利用价值的地方品种,包括明水大红芒香稻、龙水梯老黄玉米等10个。…

    时间:2023年04月29日 作者:轩云爱车 阅读:50144

  • 资讯
    聚焦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改革 《户田产论》出版
    原标题:聚焦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改革 《户田产论》出版   上官子健所著新书《户田产论》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对推进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并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原创经济学新概念――“户田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等要求,进行更多符合我国国情和资源禀赋、立足农耕文明历史底蕴、体现中国特色和时代要求的探讨探索和创新创造意义重大。《户田产论》一书顺应农村“三变”改革的发展背景,提出以每户家庭为限制单位…

    时间:2023年04月21日 作者:轩云爱车 阅读:73728

  • 最新发布
  • 热文排行